江苏“反向开票”火起来 循环经济“活”起来
“小发票”释放“大能量”。“反向开票”自去年四月落地以来,在助力“两新”政策落地、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效应。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5152亿元,开票份数511万份。
什么是“反向开票”?“反向开票”有啥用?
据了解,通常情况下,发票是由卖家(收款方)向买家(付款方)开具,即常见的“正向开票”;所谓“反向开票”,即发票的开具流程与常规流程相反,由买家(付款方)向卖家(收款方)开具发票。
比如近期,南京苏辉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向个人收购3000余斤废旧钢铁,开具两张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发票”。作为一家从事废旧纸品与废旧钢铁回收的企业,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郭建华坦言,此前由自然人到税务部门代开发票时,不仅耗时费力,还常因沟通衔接问题导致企业财务核算不准确,潜藏涉税风险。
而在资源回收行业,这种“取票焦虑”十分普遍。盐城渲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从事纸制品制造与再生资源回收,上游多为零散自然人,“反向开票”政策实施前,长期面临无法取得合规发票的难题。
“反向开票”直击这些痛点,政策施行后,买家拿到了购进成本的凭据,卖家也有了缴税证明,这解决了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进项税合规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凭证问题,企业税务风险和合规成本双双降低,上下游合作也更加顺畅高效。
“在没有‘反向开票’政策时,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供货人反复沟通联系,督促其到税务部门代开发票。这一过程不仅繁琐,而且容易出现沟通不畅、延误等情况。”南京苏辉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郭建华表示。
“反向开票”政策实施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直接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向出售者在线开具标注“报废产品收购”字样的发票,大幅节省了企业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显著提升办税效率,让企业财务工作更高效、合规。
而在推行前期,如何消除企业顾虑,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和自然人“应享尽享”成为政策落地的最大难题。江苏各地税务部门聚焦资源回收企业需求,打好“政策宣传+精准辅导”组合拳。南京税务部门优选业务骨干组成服务团队,上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政策辅导。盐城阜宁县税务部门建立全流程“政策解读+操作辅导”机制,既借助网格化管理优势,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顺利完成资格认定,又通过专题政策培训、风险防范辅导等,助其准确适用政策、规范开票用票。
在江苏,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反向开票”35.97万份。江苏省税务部门还将“反向开票”与“汽车置换补贴”,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等以旧换新政策联动,进一步畅通消费换新链条。
新闻来源:央视网